面對發燒-莫急莫慌莫害怕

4歲的小琍半夜突然發燒,耳溫測量38.5度,護孫心切的爺爺奶奶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,急急忙忙拿出退燒藥及塞劑想幫孫女退燒,一旁也很擔心的媽媽卻極力阻止,認為妥善照顧讓孩子自體的免疫力戰勝發燒就好,雙方的立場都是為了孩子好,到底怎麼做才是最好的?

為什麼會發燒

發燒是一種生理反應,是人體受到微生物(如病毒或細菌)入侵 而引起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釋出「致熱素」,刺激中樞神經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而造成體溫 升高。

當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,這些發炎反應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,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,於是身體就開始發燒了。

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,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,我們稱之為「體溫過高」,例如處在高溫環境下、運動、洗三溫暖、中暑等。

發燒代表身體被感染,有發炎症狀,身體啟動對抗機制,造成發燒的原因有:

  1. 病毒感染:如感冒病毒,上呼吸道感染。
  2. 消化道感染:會有腹瀉,噁心,嘔吐的症 狀。
  3. 細菌性感染:細菌侵入引起 中耳炎、肺炎、腦膜炎、敗血症等疾病。
  4. 無明顯症狀:可能是泌尿道感染、玫瑰疹、或是和疫苗有關的發燒。
  5. 其他如川崎氏症、 惡性腫瘤等。

量體溫的方法

測量體溫的部位可分為肛溫、口溫、腋溫、耳溫、額溫等,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。

耳溫適用於三個月以上嬰兒,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必須正確,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。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量耳溫會有誤差,應該用其他方法量體溫。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。量的時候將耳溫槍感應端置入外耳道,按壓啟動鈕即可在幾秒內判讀數據。當兩耳量出來之溫度不同時,以較高溫度為準。

口溫平均比肛溫低 0.5 ℃ ,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.8 ℃ ,這兩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。

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,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,可以考慮測量腋溫。

體溫測量耳溫額溫口溫腋溫肛溫
發燒標準≥ 38°C≥ 37.5°C≥ 37.5°C≥ 37°C≥ 38°C

★★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≥ 38℃、37.5℃~38℃可能輕微發燒,最接近中心體溫的部位為肛溫或耳溫,其餘部位容易因皮膚血管收縮而有些微誤差(參考來源:衛福部)

發燒三階段的症狀

發燒分成發冷期、發熱期及退熱期三個階段:

  1. 發冷期

《 徵狀 》:全身發抖、手腳冰冷。

人體血管開始收縮、藉發抖來產熱,此期間的長短不一定,會到體溫達新的設定點才結束,通常發冷期愈明顯時,發燒的程度也會愈明顯。此時的照護應以保暖為主,以預防打寒顫,若有口渴現象,應補充溫水。此階段不可進行物理性降溫,如溫水拭浴、躺冰枕等都應禁止,否則反而刺激體溫中樞燒得更厲害。

  1. 發熱期

《 徵狀 》:全身溫熱、呼吸心跳變快、頭痛、倦怠等。

此階段已滿足體溫中樞所需要的溫度,但發燒的時間長短卻不一定,一般感染所引起的發燒可在48小時內緩解,腸病毒、流感等可能會持續3~5天,甚至1週,而不明原因所引起的發燒則會超過2週以上。發燒期間的體溫通常高高低低的,需待身體產生抵抗力或致病源消除,就不會發燒了。

此時應注意水分的補充、營養的攝取,並留意是否出現脫水症狀,可視病人狀況給予退燒藥或物理方式降溫。建議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,體溫若持續高溫時,再以物理方式輔助降溫,減輕病人不適。

  1. 散熱期

《 徵狀 》:流汗、體溫稍降。

體表會藉排汗來散熱,所以應補充水分、注意適當保暖,並且把汗水擦乾,換穿寬鬆、易吸汗的衣物較佳。

發燒會把腦子燒壞嗎?

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,一般不會超過 41℃,但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。坊間有個發燒會把小孩的腦子燒壞的傳說,其實是因為孩子罹患了腦炎、腦膜炎等疾病,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,是身體發出的警訊,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。

發燒對人體是好是壞?

人在生病時發燒,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,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。但是,發燒的時候會產生多餘的熱量而增加氧氣消耗量、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,這些對於患有嚴重心臟病、嚴重貧血、慢性肺病、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,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。另外,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,在 3 個月至 6 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。

發燒要就醫嗎?合併出現以下情況要送急診

如果遇到發燒的情況,如果碰到以下這些情況,建議還是需要緊急就醫。

  1. 處理後仍發高燒

如果經過上述處理,患者仍持續高燒不退,則應該送醫急診。

  1. 發燒超過40度半

發燒屬於身體對抗感染物的正常反應,但燒得太高可能是其他嚴重非感染類型疾病,需要趕快送醫。

  1. 出現嚴重嘔吐、腹脹與腹瀉

若發生腸胃炎、腸病毒也有可能出現這些症狀,但也有機率是其他嚴重疾病,像是腦壓上升等。

  1. 合併抽搐、呼吸困難現象

如果發生呼吸困難、意識不清、呼吸急促、抽搐狀況,需要馬上送醫。此外,若發現病人有抽搐情形,身旁的人應觀察形式、時間長短,並送到急診轉告醫師,以便評估病情。

  1. 小於三個月嬰兒發燒

嬰兒的免疫系統較不完全,此時發燒可能會導致病情快速進展,須趕快送醫治療

  1. 持續性的低溫發燒

低燒一般是指體溫介於37.5℃~38℃之間,低燒超過一天一定要及時送醫檢查治療,以免造成其他隱性疾病的出現。

發燒處理

  • 多喝溫水

喝水可以幫助排汗並調節人體溫度,並補充患者流失的水分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,建議一天至少2000c.c,一般來說尿液若能呈透明或淺黃,代表水分還算充足。

  • 保持通風

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,患者也應穿著輕便衣物,有些家長擔心小孩感冒是因為著涼,添加許多保暖衣服,反而會使孩童排汗太多,引起脫水現象。

  •  可以吃退燒藥

如果發燒體溫超過38度半,且有肌肉痠痛、頭痛等現象,可以吃退燒藥舒緩不適,常見的退燒藥物有「乙醯氨酚(也就是普拿疼)」等,在藥局就有販售,可以詢問藥師用藥細則,如果是代謝功能不佳者、兒童、老人則須特別留意。

  • 洗溫水澡

發燒之後可以洗溫水澡、擦溫毛巾幫助退燒,但如果是發冷期的狀況,患者有發抖、手腳冰冷現象,應先以保暖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