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與感冒的差別

三歲的亞亞,開始上學之前一直都算是一位健康寶寶,但自從開學後,開始出現流鼻水、咳嗽的感冒症狀,情況反反覆覆偶爾還會發燒的症狀,真是讓人擔心。老師與家長的通訊軟體群組每天都會出現「老師,OOO今天請病假。XXX今天發燒請假..........」。記得家長座談會時,老師曾叮嚀,如果小朋友感冒出現發燒症狀、活動力變差等較嚴重的疑似流感情況,就不要讓小孩到校。但是普通感冒及流感症狀都很相似,〝我到底是感冒呢 ? 還是得到流感?〞應該要如何分辨呢?

普通感冒(Common cold)

正式名稱為「急性鼻咽炎」,造成感冒常見的病毒有:鼻病毒、呼吸道病毒、腺病毒等。常會出現輕微發燒、喉嚨痛、咳嗽、流鼻水等較輕微症狀,一般病程大約3天就會緩和,如果覺得症狀並不是特別嚴重,其實在家多喝開水、多休息即可。不論感冒有沒有接受藥物治療,大多數都會慢慢好起來,自癒性高,比較少會有併發症發生。;不過,若是症狀嚴重多日未見好轉,就不可輕忽,應該要就醫治療。

流行性感冒(Influenza aka Flu)

簡稱「流感」,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,由流感病毒引起,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好發期,一般分為A、B、C、D等4型,其中A型及B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引起季節性流行。

感染流感病毒時,病患常會出現高燒至39、40℃,伴隨有咽喉紅腫熱痛、全身酸痛、疲倦、噁心嘔吐等症狀,並且持續1週以上。容易併發肺炎、腦膜炎、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,一旦併發重症,死亡率更高達20%;因此,若有類流感的症狀,應該儘早就醫。流感病毒流感症狀發作很突然,初期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,有七到八成患者會有咳嗽症狀;與一般感冒最大差別是會全身痠痛、倦怠,若症狀嚴重,有可能需幾個星期才會完全康復。

流感為什麼會引發細菌感染?

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,並不是細菌感染,但是因為流感病毒侵襲呼吸道後,會讓呼吸道表面黏膜防禦機制受損,讓細菌較容易附著並引發細菌感染。不過並不是所有流感患者都會引發細菌感染,應由醫師診治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針對細菌感染進行治療。一般感冒則因症狀較輕,較少有引發細菌感染的情況。

其實一般感冒與流感確實有不少相似的症狀,所以如果單從症狀來判斷,真的很容易混淆。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只是輕微感冒,多休息、喝水自然會好,結果沒幾天就開始頭痛、全身肌肉痠痛、甚至開始發燒或引發細菌感染等嚴重症狀,真的不能輕忽;還是建議在出現病症時,先就醫評估才安心。

如何預防流感及感冒病毒上身

一般感冒或流感這些呼吸道疾病,都是從鼻腔或口腔進入呼吸道而造成感染,最佳的預防之道就是戴口罩、勤洗手且避免用污染的手指去揉眼睛或挖鼻孔;若家人或生活周遭有人感染流感或感冒,切記盡量避免群聚而交互感染。此外,正常作息、健康飲食及適度運動,更是維持健康、防範疾病發生的最佳方法。

針對症狀較嚴重的流感,目前有疫苗可以施打,可減少流感併發重症風險、降低死亡率。因此呼籲長者、幼童、孕婦、免疫功能不全以及慢性疾病患者、肥胖者等高危險族群,每年應按時接種,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。

感冒或流感需要使用抗生素嗎?

首先,我們必須先了解甚麼是抗生素。抗生素是用作於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,可以抑制細菌複製使其停止繁殖,以及殺死細菌。因此,抗生素只能針對細菌感染的病症,而一般常見的感冒與流行感冒,大多數都 是由病毒引起,由於抗生素無法殺死病毒, 所以使用抗生素並無法治癒或減緩發燒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發炎或疼痛等症狀, 因此感冒與流感通常不需要抗生素,一般會在1~2週內痊癒,但是如果症狀超過一星期或併發其他症狀時,則應尋求醫師的診斷與治療。此外,由於抗生素療效以消滅細菌為主,而非增強身體免疫力,因此抗生素並無助預防病毒感染。

感染流感與感冒的照護

如果不小心患了一般感冒或流感,除了尋求醫師診察與治療,其實我們更需要注意避免群聚造成交互感染,以下的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:

  1. 充分休息: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,若必須外出時請戴上口罩,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。
  2. 補充水分:補充足夠的水分,特別時發燒時需要的水量會更多。
  3. 溫鹽水洗鼻:專業耳鼻喉科醫師建議每天2~4次溫鹽水洗鼻,可以有效舒緩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、減少病毒的噴出量、以降低家庭群聚感染的機率;所以在感冒或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,家人從外返家後,可先用肥皂洗手,然後用高濃度鹽水或木醣醇洗鼻以及漱口,一方面可以減少鼻咽部可能存在的病毒量,減少呼吸出來空氣中可能的病毒量,同時讓鼻腔黏膜上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保持正常運作。因為洗鼻子算是簡單、安全又不費時的小方法,作為戴口罩、肥皂洗手的補強措施。